美协应该为纳税人服务

2009-07-16 14:53:44
来源: 时代在线网

在大众传媒中多有名人效应现象,近两年吴冠中先生“炮轰”美协和画院便是一例。去年我曾撰文指出,吴先生批判美协和画院的言论当然有其道理,但这都是圈里圈外多少人都说过的话,轰动一时只是名人效应而已;另外,我还认为,虽然他说问题的根源“就是一个体制问题”,可惜的是在他的具体论述中却并没有深入地谈体制问题。他具体涉及到“体制问题” 的话是,“现在的体制,搞作品不如搞人际关系,都走这样的路,作品就没有了。”归纳起来,他对体制的批评是说现在的体制对于画家创作出好作品是不利的,奖罚不分明、重赏不到位。我质疑的是: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批评呢?难道奖罚分明、重赏到位就可以证明这种体制在新形势下的合理性吗?

当然,吴冠中先生对美协现象的许多抨击确是快人快语,如他认为:“美协很富,捞钱,当了美协的官,到什么地方去,人家都买他的画。美协是个衙门……美协的权力太大了……画家都要拍美协的马屁—我就给你说穿了吧!各地的画家都想钻进美协,有一个头衔,好去办展览。美协全国都有,画家都得通过美协这个口才能往上走。协会、画院已经成了他们的晋升之阶。” 他说的这些现象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但是由于名人效应而起了放大作用。

中国美术界的体制化是上个世纪的历史产物。于194972日召开的中华全国第一次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对文艺界的组织工作作出了具体规划,国家领导人指出“要分部门成立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美术、舞蹈等协会”。从体制看,中国美协虽然名为群众社团,实质是大一统的官方化艺术机构。

在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后,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之一是人的身份隶属关系的改变,毛泽东在1949年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宣言中所说的“我们应当将全国绝大多数人组织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其他各种组织里,克服旧中国散漫无组织的状态” 的那种全能控制出现了变化,艺术家的身份与生存方式也不再是单一的、被管辖的。在这种情况下,美协、画院等这类官方性质的艺术机构应该继续存在的理由就变得要有新的论证。吴冠中先生提出“取消画院,取消美协”,这固然是一种声音,但是我认为这在现阶段既无法做到,也不是唯一的出路。实际上,今天的美协在整个国家的美术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功能和影响早已发生了很多变化,大一统的体制化早已变为多元的、分裂的世界。吴冠中先生所讲的画家都要进美协才能往上走的情形其实只是江湖上的一部分画家,在当代艺术界很多成名艺术家根本就与美协没有关系。

 

如果说今天的美协还有很多画家趋之若鹜,还有很多人拉关系、走上层以当上一个主席、副主席之类的头衔,那是因为艺术市场中的一种“官本位”毒瘤的存在与生长所致。如果有研究者愿意以近60年的中国美协和各地美协史为研究课题,我看有一种角度可以是这样的:大体分为前后两大段,前段是意识形态工具史,后段则是官场关系史与艺术市场投机史的结合。

毫无疑问,我认为在当下美协应该重新思考其合法性地位和发展方向,提倡这种思考不是为了吴先生所讲的“取消”,而恰好是为了论证“存在与发展”。作为由纳税人供养的文化事业机构,其存在的理由首先是要为纳税人服务。过去美协领导人常说要为画家服务,在美协与画家的关系中可以这么说,但是在根本宗旨上应该明确是为纳税人服务。各地的美协主席们不妨召开一些由纳税人代表参加的座谈会、甚至是论证会,问问他们为什么愿意出钱供养美协,答案就不难找到了。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从豪车专属到国产电车标配,后轮转向真的让转弯更简单了吗?
因3亿欠款,凯撒旅业起诉前大股东海航,青岛国资入主后加速扩张
东北证券去年自营业务收入大增超2倍,沪深交易所首发保荐项目连续两年挂零
三六零2023年报:经营性现金流同比提升65.84%,近两年复合增速达136.26%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