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紧信贷 刻不容缓

2009-07-15 21:46:27
来源: 时代在线网

央行提前宣布6月份新增信贷1.5万亿,随后重启1年期央票,正回购规模高达1700亿元,这被视为近期货币政策可能转向的信号。

这是朝正确迈出的第一步,但还远远不够,1700亿元回购量仅仅是消化掉了部分最近的外汇占款的激增,银行信贷水龙头还在喷涌。

经济刺激规模已远远超出了“4万亿”的计划,而且似乎还在继续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新开工项目的计划投资额在今年上半年估计同比增加1倍以上,估计还会上升,我最近走访了四五个省会城市,全是大工地,热火朝天。

历史证明,中国的政府投资被激发后,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市场好了以后就会自动“下台”,必然要通过一些强制性的手段才能制止。如何压?一压难免形成银行呆坏账。

假设今年全年新增银行贷款能控制在10万亿元,估计投入基建项目的贷款总计将达4万亿元,过剩的实业哪能吸收那么多剩余贷款(2007年景气光景新增贷款也才3.6万亿元)?想都想得到,相当部分涌向了股市和楼市。货币缺口(M2增速-名义GDP增速)拉大到20个百分点。上海股票市场综合指数在过去6个月里涨幅超过60%1500只股票股价翻了倍,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平均住宅销售价格在1-5月也上升了22%。上海、北京、深圳、杭州萧条年景房价却创了历史新高。

政府想撤,又怕经济再次掉下来,因为私人投资死活不接棒。所以一定程度上默认了房地产泡沫膨胀,希望将经济顶得更久一些,至少坚持到外部世界的经济回暖。对于中国经济,房地产既是投资,又是消费,更是财政。

决策者希望楼市销售上来而价格温和地涨,这不可能,资本市场的规律从来就是买涨不买跌。上海等大中城市房价上涨一个月就完成,重新回到2007年的高点,地价也上来了。

高度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下,资产价格膨胀的预期极难控制。尽管中国家庭负债率不高,尚有相当潜在需求释放空间。但在新的财富创造机制形成之前,资产价格驱动的经济增长结果只能是零和,财富进一步向着少数人集中。资产价格上升过快、延续时间越长,其破裂后对经济金融体系的损坏越大。

中国把份额日益萎缩的家庭储蓄都驱赶到高价楼市和股市,消灭掉,那中国的转型就真的成了泡影。

财政已经不堪重负,中国政府的实际债务远远不止官方数据显示的不到20%,渣打银行最近的研究测算,政府债务总额接近GDP60%-70%,而根据2004年财政部财科所的研究测算,政府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已经高达到91.18%

一直以来,主流的意见是中国应该防通缩重于防通胀,在一个财富分配极不均匀的国家,谁最怕通缩,谁都心里明白。通胀所带来的大多数人实际福利的损失远大于靠投资吸收的那点就业所增加的收入。

9月份,美国发债高峰将至,一旦通胀抬头,治理通胀是最花钱,因为不花钱,企业就得死,失业和财富缩水将聚集社会不稳定因素。为转型的结构性改革更要花银子,因为意味着资源配置要从政府向私人部门和家庭转移,政府收入要大幅减少,意味以前的民生福利亏欠政府要补齐。把数千亿元扔向毫无希望的出口退税的“黑洞”到底求个啥?

该收紧政策了。即便私人投资短期内不愿回头,经济速度掉一点,结构改善了,出不了什么大乱子。

必须尽快压缩新开工项目,严格控制新增贷款总规模,坚决把楼市和股市的泡沫在初期压下去。以一个低的负债率度过上世纪30年代以来就未曾有过的大衰退,不是一个很安全的事吗,全世界的人都会羡慕我们,我们为什么还要选择飞蛾扑火呢?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丁世忠力挺,安踏在上海试水新店态,不赚钱也要开
常青产品数量占比过半,腾讯游戏被低估了吗?
五年净亏损百亿后,建元信托扭亏为盈,去年营收增超70%
这个东北省份,悄悄开挂:GDP增速连续5个季度跑赢全国,靠啥支棱?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