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大学生就业蓝皮书引发的争论

2009-07-15 18:01:39
来源: 时代在线网

行政主导与市场需求的断裂

储朝晖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首次由政府和高校以外的第三方调查机构,采用国际通行办法,直接面向应届大学毕业生而非高校采集数据而完成的《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比较真实可靠地呈现出与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基本数据,也显示出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对这些数据加以分析,虽然不难看出其明显的局限性,但它确实为社会各方面提供了急需而实用的参照。

这份研究报告的最大意义不在于它的某一项具体数据,而在于它第一次真正研究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中国高校,已经形成了只管培养,忽视甚至完全不管需求的机制,尽管多年前就实行了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但忽视需求的原有机制仍然发挥作用,需求方面的信息没有比较全面的数据,也从来没有很好地受到重视。以致大面积出现大量的社会岗位需求找不到适合的人,同时又有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岗位的情况。

需要更加关注社会需求的不只是学校,还包括学生自身;也不只是高校和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出现的大学生眼高手低、专业不对口,实践能力、沟通和创新能力不强等情况并非完全在高校阶段形成,而是从幼儿教育一直到大学阶段整体上价值偏差造成的,由于家长、学生、各级学校仅仅将学生能上一所好的小学、升入一所好的中学和大学作为第一选择,仅仅将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没有将未来适应社会需求和职场要求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和教育之中,以致问题积累起来,成为就业的障碍。

若要完全彻底解决教育与社会之间的严重脱离问题,在关注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还需要更加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而现有的教育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客观上造成学校对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忽视,看重上级行政部门的红头文件,而不看重学生成长的真实需求;看重外在的功利评价,而不看重内心的体验;看重局部或部门利益,缺乏系统全局的协调。这种体制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因而应采取一些措施,例如:跟踪评价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调整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提供科学依据;依据各地人才需求,调整高校的结构和布局;确保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和思考,独立自主地确定自己的志向。

在社会需求与个体成长之间建立开放的信息沟通渠道是保障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密切结合的必要条件,而现实中,尤其是在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阻碍了人们对高校真实教学质量和就业状态的了解,而一些高校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愿真实地提供信息,结果不仅造成考生做出错误的专业和高校选择,而且还导致质量差的高校和专业得以继续生存,误人子弟;导致社会的教育资源得不到较好的配置。

在这种情况下,以第三方的身份提供客观、准确的信息是保障公正的一条路径,是打破高考生的信息弱势地位,帮助他们做出正确选择的有效方式。但由于任何研究抽样的覆盖面和代表性都是有限的,所以需要不止是一家,而是越来越多的人在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就业潜规则浮出水面

胡业维  中山大学硕士

蓝皮书的可贵之处在于其“公正性”和“代表性”,能够通过一种科学的社会学实证调研的方法来取得可信性较高的结论,并明确地表达出来。

如蓝皮书中当中一条:“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私营企业主、企业经理人员、办事人员家庭的毕业生求职成功的最主要渠道是‘通过亲朋好友得到招聘信息’,而不是像其他家庭的毕业生求职成功的最主要渠道为‘大学招聘会’。”

过往,讨论大学生就业问题,表面的说法总是通过多少场大型的招聘会去完成就业,但落实到实际操作层面,大部分大学生就业的问题还是要通过“人际关系”发生作用。而蓝皮书的调查结论就彻底将这项潜规则明晰化: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背后果然是一个很严重“代际教育不公平”的问题。高考无疑给予了一个学生能够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的机会,但改变命运的“幅度”却在代际教育不公平的“大棒”打压下,未必都能够得到充份的延伸,甚至穷苦老百姓辛辛苦苦供子女上学,最终却因“没有关系”,“走不了后门”,其子女无法就业的情况也并不罕见。

又如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同工不同酬的问题,蓝皮书当中提到“虽然2008届大学毕业生男女之间的就业率没有明显差别,但即便在女性毕业生占优势的专业中,男性毕业生薪资全部高于女性,可能存在同工不同酬的薪资歧视。”这样,性别差异现象就被一种社会研究的方式明确披露,而不仅是女性毕业生之间的口头抱怨。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一份由非政府第三方调查公司通过科学的社会学式调查方法完成的“蓝皮书”,在“公正性”和“代表性”上面应该予以肯定,它将成为一份可供全社会人员和组织充分利用,并对现状提出反思的“公共文本”。通过这个“公共文本”,一方面,关注弱势群体的组织可以针对调查结果中得出的“代际教育不公平”和“女性薪酬遭到歧视”等问题向政府建言,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把从这个“大样本”中得到的调查数据作为订立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决策依据,一改过往“调查研究”与“决策”分离的不利局面。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黄光裕仍在自救,国美零售2023年亏损100亿元,拟成立新国美电器
偏离主业还是打辅助?中国信达2023年不良资产结构大调整,金融业务占比上升
近10年重大创新!隆基绿能发布新硅片产品,“卷”技术破局光伏硅片价格战?
销售通宵接单、提车要等2个月?小米汽车售价21.59万元起,雷军:成本真的很高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