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能源富聚 中国东盟联手掘宝

2009-07-15 17:54:30
来源: 时代在线网
去年12月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中国政府已设立驻东盟大使一职,以此推动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加强中国与东盟的沟通与协调。尽管驻东盟大使不是常驻,但这一设置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中国与东盟关系走到了新的阶段,用首任大使薛捍勤的话说:“根据东盟一体化进程的发展任命驻东盟大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外部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冷战结束以后,地缘经济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济利益的日益融合使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越来越深,相互依存使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中国实施互利共赢扩大对外开放战略和睦邻、安邻、富邻周边外交政策,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层次和特点也将随之进行调整、拓展和提升。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的进一步密切,双方经贸合作领域越来越广、规模越来越大,能源作为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已占据重要位置。

中国企业积极“走出去”

东南亚地区是世界能源的富聚区,一直以来都是世界油气资源开发的热点。美国、日本与欧洲各国利用其在东南亚的传统影响,通过跨国公司加大对东南亚能源勘探、开发的力度。其中缅甸天然气储量位居世界第10位,已确定的天然气储量为2.54万亿立方米,已确知的原油储量为32亿桶。据缅甸官方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缅甸吸引的外资中,大部分投向了石油和天然气领域。中国与东盟在能源体系方面的合作也加快,合作方式也由过去的工程承包、技术指导向扩大投资、联合勘探与开采为主提升,由过去单一的能源贸易合作为主向能源开发、能源运输通道、能源安全合作等多领域拓展。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企业就积极“走出去”,参与周边国家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2004年,中石化集团与越南国家石油公司旗下的越南石油投资发展公司合作在越南北部河内盆地钻两口天然井,其中一口井发现了日产3万至4万立方米的石油天然气田。2005年,中石化集团与缅甸石油天然气公司,启动了首个与缅甸合作进行勘探的石油天然气项目,远景目标是建成一个百万吨级的油田,勘探期为3年。如有商业发现,该合同延长至20年。迄今为止,中国的三大石油公司都进入缅甸,石油勘探开发项目已有6个,所有区域的总开采面积超过渤海。

20093月,中缅双方政府签署了《关于建设中缅原油和天然气管道的政府协议》。计划于2009年开工修建中缅原油和天然气管道,实现输油2000万吨/年,输气120亿立方米/年,天然气运输管道与原油运输管道同线修建,政策维持30年不变。缅甸近海天然气储量相当可观,可保证中缅天然气运输管道的运量;中缅石油管道把来自中东和非洲的石油经远洋油轮从印度洋运至缅甸实兑港输送上岸,再通过长达900公里的输油管线经过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从云南瑞丽入境,直达云南昆明,将改变中国西南地区缺油少气的格局。

绕开马六甲路程省10

中国与东盟具有空间上的整体性、文化上的同源性、资源上的互补性,以及明显的区位优势。石油天然气合作使中国与东盟利益紧紧拴连在一起,使两大区域的经济发展形成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格局。中缅原油和天然气管道是一条联结两国能源的生命线,更是一条联结两国利益的纽带,构成两国相互依存、共振共兴的利益重叠线。

目前,中国进口的石油中有大约80%来自中东和非洲,要通过马六甲海峡。中缅石油管道使中国成功避开了马六甲海峡,大大提高了能源运输的安全性,这对中国能源安全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一是陆上运输比海上运输更便捷,具有快速、安全、直达、高效等特点,也不会因台风等自然灾害而延误贸易时间;二是对中国西部地区来说中缅石油管道比绕道马六甲海峡缩短距离4000公里,缩短运输时间10天,大大地节约了运输成本,提高了运输效益。

陆上运输对沿线的经济带动和经济辐射要比海上运输广泛得多、也迅速得多,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中缅原油和天然气管道建成后不仅可以解决西南地区对石油相关产品的大部分需求,甚至可能向东南亚辐射。同时,中缅原油和天然气管道建设,将使缅甸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大为改观,管道建设到哪里,公路就修建到哪里,缅甸境内900公里的管道线,也是900公里的公路线。按照中缅双方达成的共识,沿途将在缅甸境内分流部分天然气,供当地发展经济,还将带动缅甸沿线城市的发展。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韩国企业的寒风,吹向“35+”员工:要么主动辞职,要么“自愿退休”
河南前首富突遇滑铁卢:天瑞水泥股价闪崩,控股股东所持股权遭强制出售
公司暴雷、黯然缺席、展台冷清,北京车展的失意者有点多
实探北京车展:自主品牌争夺豪华市场,混动与纯电展开决战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