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文凭至上 海归也会中邪

2009-07-15 10:35:52
来源: 时代在线网

上百名中国留学生涉嫌在法国公立大学买文凭事件,经由媒体报道后,在中法两国引起较大反响。法国《世界报》称,类似文凭买卖现象其实早在四年前就出现了,第一起事件发生在20042005学年度,当时一名难以通过考试的中国学生设法买通学院的人士,获得了一张宝贵的文凭。自此,他就想到可以从那些和他一样想要获得文凭的人身上获利,每张假文凭要价2700欧元。

土伦大学校方发表的捍卫学校“荣誉”的声明称,校内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学生的录取和文凭的发放都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没有发现违规行为。不过,校方在反驳报道偏颇时亦承认,2008年,中国留学生在该校企业管理学院的通过率由上年的59.60%跃升至100%—这的确给人很大想象空间。亦有学生试图贿赂该校企业管理学院院长和另一位老师,但后者很快就告知了校方和司法部门。

事件曝光后,法国迅即启动了行政与司法调查,司法调查还扩大至有卖文凭嫌疑的位于法国西南部的包市、拉罗雪尔、波瓦迪和巴黎,初步的行政调查结果近日就会公布。目前可以确定的事实是,的确有中国学生企图向校方相关人员集体行贿,以换取这所公立大学的学位。如果调查结果证实此前确有交易成功的先例,那这种取得假“洋文凭”的方式,相较于钱钟书笔下的“克莱登大学”或当代所谓的西方“野鸡大学”,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升级换代。

 “出口”到海外大学镀金,然后回国“内销”,相当长时间内令中国学生趋之若鹜。因能达到身价倍增的目的,所以迄今仍为很多人津津乐道。所谓“海龟”,一度成为优质人才的代名词,其与“土鳖”的差距,就好似发达国家与发展中的第三世界的差别。虽然作为某种程度上想象与现实差距的结果,兼与中国快速崛起的国力相关,加上名目繁多的“野鸡大学”的冲击,“海龟”的身价有时也与“海待”相当;但相对国内文凭的贬值,洋文凭仍可以说是相当具有保值潜力的藏品。

在现代社会,学位是具有社会识别功能的凭据。对于吸纳人才的需方而言,文凭即是他快速划定的招聘底线,在这条底线下的人才不是没有,但因比例过低,通常情况下不被考虑—在买方市场,单纯在文凭底线之上择优录取,已是很大的工作量。而洋文凭和本土文凭的区别,一方面在国别教育质量的差异,另一方面亦与留学者与异质文化的交融本身被认为是一种资产有关。

但对文凭作为一种人才甄别方式的依赖,很容易发展为走火入魔的文凭主义。对文凭的迷信也是一种癫狂状态的价值错乱。因为高学历实质上所表明的是他受了更高一级的教育,而并非学历拥有者有更高的智慧,这中间还牵涉到受教育者的家庭背景、努力程度、对应试教育的适应度和教育本身对人智性的启发等诸多问题。所以没有显赫文凭者若能有闪亮表现,或许意味着他们有更强的自学能力和开掘潜能。以我所在的传媒业为例,我身边至少有10个没有本科文凭的记者,他们均为业内翘楚,表现胜过有硕士、博士文凭者多矣。

教育本身具有筛选和分配功能,不容否认。中西教育的差距,亦是现实—既包括中国与西方名牌学府的差距,也包括西方二三流学校和中国名牌大学的差距。那些如过江之鲫般跨出国门的学子们,也都是经过理性精心算计后的抉择,只是他们中间有一流人才,也有更多三流人才。在中国留法学生涉嫌集体行贿买文凭事件中,当事人期望教育带给他的,与其说是专业素质和智能的提升,不如说是一纸文凭的象征意味。这昭示的也正是一种教育的异化。在这个日益功利化的充满计算的社会,教育和文凭虽将在社会识别等功能上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语意将日渐模糊。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A股惊现“最强幼儿园”:云南一幼儿园豪掷千万炒股,成九鼎投资前十股东
五一旅游业迎小高峰:北京某酒店价格上涨2倍,烟台因华晨宇演唱会火爆
广东年收租1.6亿元“土豪村”入股券商,近3亿元拿下中山证券部分股权
运价回落,东航物流净利跌超30%!跨境电商相关收入增七成,航司抢食“蛋糕”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