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张爱玲并非乏善可陈

2009-07-15 10:29:38
来源: 时代在线网

小学毕业那年暑假呆在家里看书,阿姨是个文艺青年,走过来翻开浅蓝色封面(1952年天风出版社的版本),满脸鄙夷地说:“还以为你在看什么,原来在看张爱玲!”我中学开始看现代主义的东西,同时也看晚报上连载张爱玲的《怨女》,并不觉得矛盾。她译的《老人与海》、欧文的《无头骑士》也好看嘛!

因为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接触张爱玲,所以从来未尝跟随大家去发现天才,反而一直带着平常心去读这作者,喜欢的书也会重读。发掘出旧作也会看看,有遗作出土也舒卷细读。胡兰成亦早看过了,倒有防疫作用。早年看的还是日本排印的版本,觉得文字不错,就是太聪明了,在重要的关头虚晃一招就过去了。我对于作家生平的八卦没什么兴趣,小说仍是爱看的,但也明白为什么有些朋友讨厌八卦争吵,甚至到了一个地步,说听见张爱玲的名字就受不了!

我一直当张爱玲是阅读兴趣,不是研究对象,所以没怎样写过张爱玲的论文,只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写过《两种后殖民论述:张爱玲与黄谷柳笔下四O年代香港》,1988年应电影节专题在场刊谈张爱玲的电影编剧、2000年岭南大学召开张爱玲会议,也应景写了一篇《张爱玲在香港》。在这之前有台湾的会议,由杨泽编成文集;岭南大学开会后论文集也出版了,然后上海也要办张爱玲的研讨会,虽然结果未能成事,但陈子善兄还是编了不少有意思的书。近年传记和评论都出了不少,水平参差,不禁叫人要说:够了够了,也谈谈别的作家吧!

但最近几年回头去看香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学和文化,还是想到一些问题,想为张爱玲再添一笔。

4910两日香港大学文学院举办了Eileen Chang : Romancing Two Cultures的会议,旧校同事主催,盛情难却,我也就写了初稿去参加讨论。

我以《张爱玲创作的第二个生命》为题,想讨论1952年她再度抵港后开始的写作,在文风和视野上与过去如何不同,有什么意义。

过去对张爱玲的讨论,多集中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才华焕发的短篇小说集《传奇》和散文集《流言》,说得最多的《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金锁记》,反复被评论、被媒体改编,也成了代表作。相对这些佳篇,一般评论都会觉得她之后的作品是江郎才尽,创作力枯竭,无甚足观了!

我提出异议之前,想先检视一下:张爱玲1952年扺港以后,其实做了什么,有怎样的转变,有怎样的成就。我们一发觉:她其实是在做另外不同形态的写作:

一、从事翻译:她为美国新闻处的今日世界出版社译出了《老人与海》、《爱默森文选》、《欧文小说选》等。译谁的作品未必由她选择,但译文可见她的现代感。当然她的中文修养很好,但她的译文尽量贴近原文,其至不避今日某些论者所谓的西化语法。

二、从事电影编剧:当然她1947年在上海已开始编了《太太万岁》和《不了情》的剧本,却是1955年在香港应宋淇之邀加入电懋的剧本编审委员会,在1957-1964年间编出《情场如战场》、《人财两得》、《桃花运》、《六月新娘》、《南北一家亲》、《小儿女》、《南北喜相逢》、《一曲难忘》,这些作品有直接改编自荷里活电影如《温柔陷阱》、《魂断蓝桥》,有承接上海时期剧作中对女性处境的探讨、有延续宋淇开创的南北矛盾喜剧。这些作品以都市言情和喜剧为主,不避通俗,照顾观众的需要,也带入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三、从事古典小说的评述和翻译:张先后写作《一详红楼梦》、《二详红楼梦》等文,结集为《红楼梦魇》。她把《海上花列传》从吴语译为白话,再试译为英文。她在讨论清代小说时提出人物、文笔和结构的见地值得参考,如穿插藏闪、如闲笔曲笔、散漫省略等。可对照她的小说实践。

四、从事受命写作,卖文为生:写出《秧歌》和《赤地之恋》,由今日世界出版社等出版。但跟当时同类政治小说相比,有《秧歌》写饥饿的深度,对“平淡而近乎自然”境界的向往。不完全依据政治公式而写,以致《赤地之恋》写成后不能进入台湾。

五、从事双语写作:虽然张爱玲在中学已开始写英文,却是1950年代在香港开始专以英语著书,尝试在外语出版界立足。她以英文写作或翻译自己的作品,出版了《The Rice Sprout Song》、《The Naked Earth》、《The Rouge of the North》。《五四遗事》先以英文写成,《金锁记》自译英语。而《色,戒》不但1950年代初开始构思,甚至已有了用英文写成的《Spyring》初稿。在中英自我转译之间,问题不在张爱玲英文地道不地道,而是从遣词用字、自我增删等方面,令我们更了解作者的文字风格、文学视野。

这些跟过去不同形态的写作,形成了作者怎样的风格,带来文学上怎样不同的成就呢?已经写得太长了,下回再谈吧!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君实生物去年亏损超22亿,核心品种加速“出海”,对冲国产PD-1内卷
监管能见度 | 沪深北交易所连续6周IPO“零上会”背后:监管全流程“零容忍”
发现新质好公司 | 元宇宙概念股营收榜:四企营收超千亿元,半导体、游戏企业数量最多
发现新质好公司|AIGC概念股营收榜:三企营收破百亿元,北京企业占三成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