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批剽窃

2009-07-10 17:58:38
来源: 时代在线网

刘道玉:

不诚实的老师教出不诚实的学生

现在高校的剽窃事件已经到了历史上最泛滥的时代,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没像现在这么严重这么恶劣过。我认为其中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现在的高校教育从领导到教授,无论是道德素质还是专业素质都下降得很厉害。专业素质的降低使他需要靠剽窃他人的成果来支撑,道德素质的降低更会使他放纵这一行为。大学本应清净,教授就是要坐冷板凳,心甘情愿地在象牙塔里。王国维的三个境界就是这个意思。但现在的学者都没有这个境界了。即便实在有名利之心,也要讲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吧。

第二个原因是高校浮夸风大行其道。建设一流的校园、大搞扩张、名师评比、论文指标化等等行为都是在这个背景下形成的。而高校的浮夸风又是政府的浮夸造成的,一味宣扬高指标高发展,人心也浮夸,带来不切实际的后果。

第三,制止浮夸的措施不力。姑息养奸,对剽窃行为的监督处理不力。从教育部到高校也没有专门召开过整顿剽窃风气的会议,没有彻底实行过什么措施对这种行为进行惩治。

我觉得鲜有人看到的是10年、20年后,中国的教育问题会比现在更严重。这可能会有两个严重的后果,第一是中国教育学术的泡沫化。就像人患了浮肿病,看起来胖,其实是病态。中国的论文数量超过了德国和日本,可能很快就要超过美国。可这个第一论文大国有多少是首创?有多少是真才实学?可能就是填补了一些数据的空白而已。很多人陶醉在这个虚假的论文数量中,以为就是教育强国了。第二个就是误人子弟,误导青年。使学生还在学校学习的时候,就看到自己的老师、领导造假,就开始学习不诚实。所以不诚实的老师教出不诚实的学生,不诚实的学生再教出更不诚实的学生。

朱大可:

知识界的流氓化,已经势不可当

对于社会上频频发生的剽窃事件,从学术角度看,这是知识伦理虚无化的表现,而在更广泛的视界里,它折射了整个民族国家的道德危机。它是社会诚信、学术公德和个人尊严全面丧失的一个综合结果。耐人寻味的是,剽窃者在被揭露之后,通常表现出无所畏惧的姿态,显示出强烈的厚黑人格特征。知识界的流氓化,已经势不可当。而更为糟糕的是,许多机构对此无动于衷,甚至为了自身利益而加以纵容。中国作协吸纳犯有剽窃前科的写作者入会,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在没有制度保障的情况下,除了用文字表达鄙视之外,我们也许只剩下了无奈。西方大学有专门的伦理委员会来处理此类知识伦理案件。教师如果严重违规,还会被教师工会列入黑名单,当事人将永远不得从事教职。这种严格的处理机制,是维系学术公正和知识伦理的重要保障,可以成为我们进行制度建构的重要借鉴。

王晓渔:

学术无法自治是剽窃的症结所在

我觉得现在剽窃就跟腐败一样,大家都知道原因,但无法制止。因为如果现行的制度不变,依然没有监督和纠错机制,这个现状大概永远也不会改变。没被曝光的剽窃永远比被曝光的剽窃要多,被惩处的剽窃也永远比没被惩处的要多。现在大多都是依靠个人道德去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制度不健全,我对此抱悲观的态度。

抄袭剽窃本身还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抄袭者已经没有任何害羞的心理,而读者明知道自己的偶像抄袭还依然满怀崇拜之情。而学术无法自治,是学术剽窃的症结所在。对学术的评估不是由内行决定,学术标准自然就会跌破底线。有很多领导自己的文凭都是靠剽窃抄袭或者造假而来,再由这些人去制定学术的评价标准,这是可笑的事情。学术监督的体制没有建立,剽窃无法消除。

杨东平:

有剽窃前科应永远逐出学术圈

高校教授的剽窃称为学术不专行为,学术不专包含有很多行为,包括抄袭、剽窃、冒用他人姓名等等,剽窃是其中一种。我认为剽窃主要的原因还是在私德,个人道德品质的滑坡造成的。现在学术共同体的溃败、自制自律不断丧失导致这一行为泛滥。但解决这个问题,要靠两方面,一是教育,二是惩戒。而且要制定严格的法律来界定罪与非罪的区别。

建立一个有效的如何防止的惩戒机制是非常必要的。这种风气只要纵容,就一定会助长。很多国家的学术界对此有严厉的惩罚,如果发现个人有剽窃行为,永远逐出学术圈,不得录用。

而在中国,这一行为总有理由被包庇纵容。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保利发展跑量,去年卖房4222亿成“地产一哥”,拿出49亿利润给股东发红包
一年卖出146亿瓶怡宝,华润饮料冲击港股IPO,农夫山泉或进军纯净水市场
新行长任职资格获批!邯郸银行去年净利润“腰斩”,不良贷款率上升
卖奶茶卖出百亿身家,四川80后夫妻干出今年港股迄今最大IPO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