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书店差点开到中国”

2009-07-10 18:05:22
来源: 时代在线网

书店业的传奇人物、95岁的惠特曼先生至今仍住在莎士比亚书店的四层顶楼,平时极少和人会面。听说从中国来了记者,他高兴地选择在自己房间里接待。凌乱小套房中,到处都是当年的书、杂志、照片,一些珍贵的东西包括阿娜伊斯•宁的遗嘱和日记,据说就这样随意地放在某地。因为年纪太大,老乔治只和记者聊了十几分钟就气喘吁吁,可他仍不忘用清晰的中文说:“你好!”顿了顿又一句“你好不好”?原来老乔治小时候在中国度过很长时间,甚至差一点在中国开了书店。

时代周报:当年为什么服完兵役后想到要开书店?

乔治·惠特曼:我父亲有很多书,我从小就是在书堆里长大,书就好像是我的朋友,书本帮助我形成自己成熟的人格,帮助我认识整个世界,所以那时为自己设计未来时,我自然而然地想到要开书店,而且我很高兴现在拥有一个如此特别的书店。

时代周报:这么多年来你通过书店和许多诗人、作家成为朋友,你最欣赏的是哪个作家?

乔治·惠特曼:劳伦斯•费林盖蒂(Lawrence Ferlinghetti),他是一个美国诗人。在我拥有自己的书店后两年,他也随后在旧金山开了自己的一家书店—城市之光(注:美国著名书店,也是“垮掉的一代”在美国的聚集地)。

时代周报:如今把书店交给女儿打理后,你每天都做些什么?

乔治·惠特曼:我年纪越来越大了,书店的工作对我来说也越来越沉重,但是每天我仍然会坚持一两个小时工作,我不会再去干体力活儿,我会用来看看书、思考,因为这些让我保持年轻活力。

时代周报:刚才听你用中文问好很吃惊,我看资料说你曾经在南京生活过?

乔治·惠特曼:是的,我父亲曾是南京大学物理学的教授,我们跟着他在南京生活过一阵子,那时候我很小,后来回美国后学到的几句中国话也都忘了。但我对南京印象很好。

时代周报:你之后再也没有回过中国么?

乔治·惠特曼:我当然回去过,中国的政府曾希望我能在北京也开一家这样的书店,还答应帮我寻找书店地址,就在北京大学附近,可我喜欢上海,上海有一些我的老朋友,也更像巴黎,有很多老建筑。

 

 

 

《流动的盛宴》

海明威著

上个世纪20年代,海明威以驻欧记者身份旅居巴黎,《流动的盛宴》记录的正是作者当时的这段生活。


    《老人与海》

海明威著

《老人与海》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讲述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与一条大鱼的故事。情节简单,但描写生动,含义丰富。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美国巨头“自曝”?为垄断市场限制中国企业,一季度花38万美元游说
东方财富被王牌业务拖累?一季度天天基金收入下滑超三成,研发投入仍增长
资本市场不相信AIGC:出门问问上市开盘即破发,初代明星公司难造血
谷雨品牌8周年,“雨鹿同行”讲述品牌故事,开启科学美白新篇章
扫码分享